
写在前面
本手册是面向重庆大学MechaX战队机械组大一入队新成员的培训参考手册,旨在向没有任何专业基础与机器人比赛经历的同学介绍RM比赛以及机械组的工作内容,并以理论章节、实践章节以及专题学习的形式慢慢建立起同学们的专业知识体系,培养机械设计的思维素养,提高同学们在机械组工作的技术水平。
考虑到目前RM比赛对同学们的高要求和机械专业课程内容滞后冲突的现状,入队培训的必要性就此凸显出来。前几届队内培训出现了内容参差不齐的情况,队内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大纲进行培训指导,也未能提供一致的参考资料和作业核查,导致了队员整体能力参差不齐,协作设计的能力较差;比赛中机器人因为结构稳定性导致的问题层出不穷。这是不利于将来队伍健康发展的。
笔者参赛的第一年,由于缺乏队伍技术积累以及合适的指导,与队友从零开始搜集开源资料学习、慢慢形成画图设计能力,反复迭代尝试,失败多次,踩过很多坑,甚至因为中途的抑郁休学过一年,仍未取得比赛上的突破。很多队友也在这个过程中离开了队伍。这些痛苦的经历一遍又一遍地提醒自己,是否应当肩负起培养下一届的责任。学完了大部分专业课,也看到重庆大学五年来第一次回到超级对抗赛的舞台,在即将步入大四的假期,笔者决定开始这本手册的撰写。
本手册分为理论与实践章节,旨在作为联系专业课程知识以及机器人比赛之间的桥梁。作为工科生,仅仅停留在课堂上为了好看的成绩而参加考试是远远不够的,且当前学校本科教学较为落后,实验室设备陈旧且教学形式不合理,导致本应成为实践阵地的实验课成为了填写实验报告的形式主义。另外,只注重考试题目与成绩,而不注重知识背后的思维过程以及技术发展的历史沿革,也导致了一种不好的学习风气。所以我们来到RM,为的是对技术的热爱与对创新的执着,也是为了在当前内卷环境下找到一片净土,真正提高自己的工程素养。
但另一个极端是,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不注重理论指导,一次次盲目的试错只会导致时间、人力与金钱成本的浪费,且很多情况下无法导向较好的结果,因此我们需要重视理论知识的积累,完成效率最大化的开发进程。
写完一个像样的文档手册,长期以来一直是笔者想要对战队技术积累工作做的贡献。由于本人水平有限,难免出现纰漏,请大家多多包涵,并及时指出问题所在。感谢当年的老队友以及21级和22级的小朋友们的建议,这个文档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。希望从此以后战队能有更好的传承,从而在比赛中获得更多的突破。祝大家比赛顺利。
20级机电系 汪沛宇
2023/07/08